日前,由金堆城鉬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非團聚二鉬酸銨研制與生產技術研究》項目獲陜西省科學進步一等獎。該研究成果將二鉬酸銨的結晶形態由原來的團聚粉末態優化為結晶態,粒度和松裝比重達到國際質量標準。這一項目的研制成功和順利投產實現了我國向世界知名難熔金屬公司出口零的突破,其技術填補了國內*,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世界重要的鉬生產和研究基地,金鉬集團著眼于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將技術創新作為新生的動力源泉融入企業發展之中。為加快技術進步,打開鉬深加工產品國際市場,金鉬集團技術中心研究人員從二鉬酸銨結晶體系特點入手,深入分析控制結晶成核、生長方式及條件,研制出規則晶形、單顆粒、粒度分布d(0.5)大于等于320微米、松裝比重大于1.2克/立方米的二鉬酸銨。通過工藝優化、工裝改進及控制條件的增加,順利完成產業化推廣,實現了向世界著名難熔金屬加工企業 PLANSEE公司供貨,獲得用戶好評。并在核心技術基礎上,根據客戶的不同粒度需求、溶解度要求而衍生的技術產品使市場進一步擴大、產量增加,先后向GE、東芝、POLEMA等其它世界知名化工、加工企業供貨。
這一項目研究與應用,使二鉬酸銨的結晶形態由原來的團聚粉末態優化為結晶態,粒度達400微米,松裝比重達1.37克/立方米,達到國際質量要求。項目研究以結晶學理論為依據,發現二鉬酸銨結晶體系的特點,創新性地控制加入晶種及細晶消除等關鍵技術,將分批式蒸發結晶通用模型與二鉬酸銨結晶系統有效結合,工藝操作簡單、物流傳輸流暢,安全環保,順利完成產業化推廣。這一產品及工藝為國內首創,已申請國家專利。
該項目研制成功和順利投產,推動了我國鉬酸銨生產從粗放型、數量型向精細型、質量型的轉變。為國內鉬后續產品的質量提高以及和國際接軌提供了優質原料,對中國鉬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榮獲陜西省2006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項目共39項,陜西省有色行業僅此一項。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