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公告披露,其通過公開摘牌方式獲得的安徽金沙鉬業有限公司84%股權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正式取得對安徽省金寨縣沙坪溝鉬礦的完全控制權。該鉬礦保有鉬金屬資源量210萬噸(含儲量110萬噸),平均品位0.187%-0.2%,是全球罕見的超大型未開發斑巖型鉬礦,采礦權有效期至2053年7月28日,設計年產能1000萬噸,達產后年均產鉬約2.21萬噸。
沙坪溝鉬礦的收購標志著紫金礦業在戰略金屬領域的重大突破。該項目鉬金屬品位≥0.3%的資源量達72萬噸,遠超國內65%鉬礦平均品位不足0.1%的水平,且礦體集中、成分單一,適合大規模地下開采。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建設期4.5年,預計2029年全面投產,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鉬礦,助力紫金礦業權益鉬資源量從92萬噸躍升至290萬噸,占中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本次收購進一步擴大了紫金礦業的戰略金屬儲備,提升了其在全球鉬產業鏈中的地位。通過對鉬資源的集中掌控,企業市場話語權和產業影響力有望增強。
為延伸產業鏈價值,紫金礦業同日與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601958.SH)簽署《合作意向書》。根據協議,紫金礦業擬以原受讓價加財務費用向金鉬股份轉讓金沙鉬業24%股權,轉讓后雙方股權比例調整為60%:34%,剩余6%由金寨縣城鎮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雙方計劃共同出資設立冶煉公司,金鉬股份持股51%,主導鉬精礦冶煉及深加工,紫金礦業以礦山資源為支撐,協同下游冶煉環節,推動形成“采礦—冶煉—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這一合作模式有助于實現資源、加工和市場之間的銜接,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支持。
鉬作為高強度、耐高溫的戰略金屬,廣泛應用于軍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半導體等行業。在新能源汽車、5G通信、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鉬材料的作用尤為關鍵。沙坪溝鉬礦的開發將打破美日在高純度鉬靶材領域的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由普蘭西、東芝控制),有望提升國內制造領域關鍵材料的自給能力,減少對進口高純度鉬產品的依賴,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為我國新能源車、5G通信等產業提供關鍵材料自主保障。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均利潤超10億元,內部收益率12.48%,疊加紫金礦業旗下巨龍銅礦、多寶山銅礦的副產鉬,公司有望成為全球*大礦產鉬生產商。
據悉,沙坪溝鉬礦采礦權有效期長達30年,結合建設周期及后續擴展,礦山總服務年限可達94年,疊加紫金礦業計劃發行100億元可轉債支持資源整合,該項目經濟價值預計超6000億元,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核心增長資產之一。
此次收購不僅增強了中國對鉬資源的掌控能力,強化了中國在關鍵金屬領域的戰略地位,也有助于提升中國鉬產業在全球的整體競爭力。隨著資源與產能集中度提高,國內企業在國際鉬定價體系中的話語權有望提升。
在新能源與制造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鉬作為關鍵戰略金屬的地位持續凸顯。沙坪溝鉬礦的開發,不僅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了重要資源支撐。
從資源收購到產業鏈延伸,從資金投入到全球競爭,紫金礦業此次收購沙坪溝鉬礦成為中國鉬產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該項目不僅改變了國內鉬業競爭格局,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金屬產業中的戰略地位。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NrJrgMzOb2Dq30OWCynbQ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