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聚焦新材料產業創新,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資本力量1+6系列活動在鄭州高新區舉行。
超硬材料是國內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被譽為材料之王、工業牙齒、*半導體。活動現場,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顧問,河南省超硬材料協會秘書長,超硬材料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志宏圍繞超硬材料的概念、產業現狀、成果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自上海的邁恩生物登臺路演,項目負責人沈峰以一段視頻演示了其核心技術,視頻中一名小朋友將溶液滴入旋變式微流控芯片上的試劑孔,僅用數秒時間,溶液已經完成多重擴散。而上述視頻中的儀器便是上海邁恩企業開發的核心原創技術——滑動式微流控芯片流體操控。基于上述芯片開發的便攜式一體機能夠極大縮短檢測時間,提升運營效率。
據李志宏介紹,超硬材料在中國的發展可劃分為四個階段,1963年到1984年超硬材料處于從無到有的艱難發展階段,1984年全中國金剛石產量僅為1000萬克拉;1984年到2000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金剛石已經成長為世界領軍者。從數量上看,中國金剛石產量已經是世界*大的,但是在質量水平上與國外仍有差別;2000年到2008年處于從弱到強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國金剛石的產量為世界*,質量水平也完全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2008年至今正處于持續創新*世界的階段。立方氮化硼的發展相對滯后,在超硬材料中的占比也較低(是金剛石總產量的3%以下),但其質量水平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隨著超硬材料行業的不斷發展,超硬材料的裝備也不斷升級。
李志宏說到,六面頂壓機是中國獨有的超硬材料裝備。其壓力從20世紀60年代的單缸壓力6兆牛發展到當前的78兆牛,壓力增長了13倍;金剛石合成腔體直徑從10毫米發展到現在70毫米,增長了7倍;金剛石單次產量從0.8克拉發展到現在600克拉以上,增長了750倍。
實際上,裝備的升級也預示著行業的發展。據李志宏介紹,2013年到2022年,國家規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6.2%,而超硬材料行業平均利潤率為15.3%。
那么,未來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又有哪些機遇?
在李志宏看來,主要有四大機遇:一是超硬材料迎來了*的政策紅利,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支持超硬材料產業發展。
二是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發展趨勢,為超硬材料行業開拓了更加廣泛的市場。
三是培育鉆石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正在走入歷史。從材料消耗上看,天然鉆石是培育鉆石的1000萬倍;從碳排放上看,天然鉆石的碳排放是培育鉆石的20萬倍。
四是超硬材料的功能化應用市場更加廣泛,尤其是金剛石的聲光電熱等功能性應用,將再造數個甚至數十個現有規模的超硬材料市場。
“預計未來超硬材料市場規模到2027年將達到2000億元,到2035年將達到10000億元,到2050年將達到20000億元。”李志宏說。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