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記者從地區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經過多年努力,地質工作者在準噶爾盆地東北緣取得鈷金屬資源找礦新突破。
位于準噶爾盆地東北緣的富蘊縣蘊都卡拉銅金鈷礦,地處阿爾曼太溝弧帶—薩吾爾—二臺晚古生代島弧帶結合部位,主體在阿爾曼太溝弧帶內。承擔勘查工作的新疆地質礦產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技術人員表示,該區域內斷裂構造活動,為礦液、熱液運移提供動力、部分熱源,次級構造—劈理—節理為礦液運輸、存儲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間,與礦化分布、礦體展布特征相一致。
據了解,目前,地質工作者在蘊都卡拉銅金鈷礦初步圈定銅(金、鈷)礦體15條,其中,金礦體9條、銅金鈷礦體6條。各礦體均分布于構造破碎蝕變帶內,在構造破碎帶轉折、薄弱部位形成厚大富礦體,礦體具有似層狀、雁列或分支復合特征。目前,礦床普查成果報告已通過自治區地勘基金中心評審,銅、金、鈷礦體均達到中型規模。
富蘊縣地處阿勒泰地區東端,大地構造位于哈、中、蒙*有色金屬成礦帶中段,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儲量居全國之首。目前,已發現礦種四大種92個品種,鐵、銅、鉬、鉛、鋅等位居全疆前列,現有礦產地450余處、礦床153個,儲量潛在經濟價值330億元。其中,喀拉通克銅鎳礦、蒙庫鐵礦、索爾庫都克銅礦、新疆可可托海稀有礦、蒙庫鐵礦區10-22號鐵礦等礦業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對推動富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資料顯示,鈷作為一種稀有磁性硬金屬,在高溫下能夠保持較高強度,且具有較低導熱性和導電性及較強鐵磁性,廣泛應用于電器、機械制造等領域。由于鈷金屬資源相對稀少,隨著新能源等相關產業發展,其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開發和應用前景廣闊。
“2022年以來,地區大力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戰略找礦突破行動,制定地區找礦行動三年計劃,圍繞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全面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通過‘多元化投入’模式、‘激勵和懲處’模式、‘訂單找礦’模式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重點地質勘查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接下來將規范資源開發利用,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持續加大礦業權出讓力度,切實發揮傳統資源基地優勢。2024年,地區計劃出讓重點礦業權12個,預計實現礦業權出讓收益30億元,*大限度發揮資源效益,加快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步伐。”地區自然資源局礦產監督管理科科長閆宏寬說。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