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除了在國內的礦山資源整合以外,段玉賢已經把眼光放到了全球。
叢林環抱的山谷,機器轟鳴,放眼望去,來往的車輛川流如梭。
“這就是我們生產的*道“工序”——露天采礦。”8月26日上午,洛陽欒川鉬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洛鉬”)工會主席鄧交云向記者講解。
“以前我們可是拿著金碗銀筷子要飯吃呀——有這么好的資源卻開發不出來。”回憶起洛鉬的以前,見證洛鉬崛起的鄧交云感慨萬千。
敢跳“火坑”的段玉賢
1999年1月,洛陽欒川鉬業公司與欒川縣冶金化工公司合并,組建了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當時的洛鉬,六千余名工人有三千多名放假,年虧損4000萬元以上。企業正處于步履維艱的時期。
“當時,有人勸我不要跳這個‘火坑’。”說起當年的情況段玉賢還是顯得那么決然。
面對困難和挑戰,是進是退?是正視困難、搶抓機遇、尋求突破?還是消極怠慢、畏首縮腳、止步不前?
在兩種觀念發生大碰撞的時候,段玉賢提出了“以扭虧脫困為目標,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以成本否決為手段,以層層承包為措施,強化管理,堵塞漏洞,一年扭虧,兩年增盈”的奮斗目標。
2002年段玉賢任洛鉬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成功遏制了洛鉬持續5年的虧損勢頭。并用五年時間,把一個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帶入了世界礦業500強行列。2003~2007年成為洛鉬歷史上發展*快、效益*好、職工收入增長*多的時期。
五年時間,洛鉬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1.83億元、企業總資產增長11.7倍,達到118億元。
敢想敢干的段玉賢
2003年,洛鉬集團積極實施企業改制。在突破層層阻力后,完成了與上海鴻商集團合資,將企業改制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的目標。使洛鉬集團卸掉了沉重的包袱,贏得了發展先機。
2006年,洛鉬又作出企業整體海外上市,進軍國際資本市場的重大決策。2007年4月,洛鉬僅用了短短313天的時間,成功在香港H股上市,募集資金達81億港元。使洛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先機,向建設國際*礦業集團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在洛鉬不用再為“錢”發愁以后,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礦山資源,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建立健全產業鏈條擺在了段玉賢的面前。
“敢破敢立”洛鉬總經理吳文君這樣形容段玉賢。
洛鉬堅持“創宏偉鉬業,建綠色礦山”的發展思路。
2002至2007年,先后投資11億元,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原有生產工藝裝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解決環境污染,著力于“高、精、尖”的鉬鎢系列產品開發,拉長了產業鏈條,將資源優勢(1802.552,-53.58,-2.89%,吧)轉化成為經濟優勢,使洛鉬集團集采、選、冶、化工、深加工為一體,形成了大型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格局。
在選礦二公司,記者見到了被業內稱為“黃金通道”的礦石運輸帶,一塊塊閃爍著金屬光澤的鉬礦石通過這條運輸帶運到了篩選車間,這條“黃金通道”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把運輸過程的粉塵污染降低到了“零”的指標。
勇爭*的段玉賢
“洛鉬公司生產規模、產量位居全國*;我們建成全國*家環保型鉬冶煉廠;我們自主研發的‘內加熱回轉窯’冶煉新技術和‘旋轉閃蒸直燃式焙燒鉬精礦’工藝方法,在國內鉬冶煉行業中屬國內首創;我們創造了香港H股的*快上市紀錄;股票認購率排在香港上市公司*位;上市募集資金位列河南省有史以來上市企業募集資金*位。”說起這一個個“*”,吳文君是如數家珍。這些*的出現除了代表著洛鉬的實力和發展之外,也從側面給了段玉賢一個永爭*的注解。
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減弱,美國次貸危機的出現等;國內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局面嚴峻而復雜。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明天我將飛往加拿大,洽談關于鉬礦收購的項目,像我們這樣的資源性企業,占有資源才會更具競爭力。”除了在國內的礦山資源整合以外,段玉賢把眼光已經放到了全球。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