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鎢產業鏈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是*長的,也是*完善的。”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章源鎢業”)副總經理楊貴彬告訴記者,公司堅持依靠科技走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之路,實現了由資源型企業向高技術深加工型企業的快速轉變。
章源鎢業地處“世界鎢都”江西省贛州市的崇義縣,是2000年組建的一家集約型企業,目前下轄4個鎢礦、3個鎢深加工廠,形成了“從鎢精礦到鎢材、高比重合金和
硬質合金及其工具”完整的鎢產業鏈,具備了年產
仲鎢酸銨10000噸、
鎢粉5000噸、碳化
鎢粉4000噸、硬質合金系列產品1000噸的能力,生產能力位列國內前茅。2007年,公司總資產達到12.1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實現利潤1.52億元,出口創匯2378萬美元。而這些豐碩的成果與章源鎢業的“技術創新”理念是分不開的。
公司副總經理楊貴彬告訴江西網記者,公司每年在財務預算中均安排了科研開發專項資金,2007年,科研經費支出達到6946萬元,占公司全年銷售收入的7.6%。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技術中心,投資1000多萬元,引進了掃描電鏡,發射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X熒光光譜儀,激光
粒度儀,磁性能檢測儀,大型金相顯微鏡等先進儀器,專門從事粉末冶金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研發。
為更好地消化吸收和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該公司還聘請了十多位業內知名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目前,公司擁有專利9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超細
仲鎢酸銨、高純鎢粉、超細晶硬質合金、納米級
碳化鎢粉等9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
“我們還與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廣泛開展校(院)企合作,在公司分別設立了中南大學章源博士后科研基地、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后工作站、贛南科學院鎢業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楊貴彬表示,通過,校(院)企合作,公司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高層次的科技人才,擁有了一支穩定的科研團隊,形成了具有“章源”特色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模式,奠定了公司技術創新工作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章源鎢業先后實施了“球形、單晶、超細仲鎢酸銨粉體的制取技術”、“高性能、納米級鎢粉制備技術及產品開發”、“新增年產1000噸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技改”等一系列的技術創新項目,并連續實施了APT、鎢粉、
碳化鎢粉、硬質合金及其工具、高比重合金、鎢異型材等多項深加工技術改造,建立了與之相配套的高水平分析檢測系統和高精度的
模具生產線,延長了鎢的產業鏈。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還成功開發了“納米鎢粉、納米碳化鎢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和產品,形成了工業化生產BET粒度小于50納米的鎢粉和穩定生產BET粒度150—200納米的碳化鎢粉工藝體系,是世界*能工業化生產納米鎢粉的企業。
如今,公司生產的仲鎢酸銨、鎢粉、碳化鎢粉、硬質合金、鎢材、硬質合金工具等一系列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歐美各發達國家。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