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省屬國有企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主戰略,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緊緊圍繞“十百千億工程”,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取得了較好成效。特別是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江鎢集團)等企業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企業發展的新跨越,創造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
江鎢集團公司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5年以來,江鎢集團堅決貫徹省政府發展礦業經濟的戰略部署,緊緊抓住項目開發建設這一發展的“牛鼻子”,以項目帶動經濟增長,以項目提升發展品質,以項目開創發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之路。到2007年底,江鎢集團推進“重組、技改、新建”三大類項目27個,累計總投資16億元,通過項目開發建設,年銷售收入從2004年的1.23億元快速增長到2007年的43.88億元,增長了34.7倍;實現利稅從2004年的5216萬元增長到2007年的6.98億元,增長了12.4倍,實現了企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根據項目建設和投產的進度測算,江鎢集團2008年銷售收入將達到60億元,2009年有望達到一百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明確戰略,以項目建設為企業發展的突破口。2005年1月,江鎢集團直接經營管理的僅有7戶等待關閉破產的困難企業,有4萬多名離退休職工和撫恤人員。面對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巨大壓力,江鎢集團下定決心“二次創業,再造江鎢”,以上項目為戰略突破口,把項目建設作為生存的命脈和發展的主引擎,2005年即與民營企業牽手合作,上馬了三個重組和技改項目,當年銷售收入實現了由1.23億元到12.19億元的跨越式增長。從此,找項目、上項目就成為江鎢集團發展的主旋律。2006年正式提出了企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即“立足鎢業,跨越鎢業,立足江西,走出江西,向多金屬多品種發展,搶占資源和高新技術產品制高點,著力打造企業的資源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超常規、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戰略起到了統攬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全局的關鍵作用。
(二)把握規律,發揮優勢,找準項目開發的重點和方向。江鎢集團認真研究國際國內行業發展的趨勢,準確把握產業規律,努力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反復調研和科學論證,確立項目開發的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做大做強有色金屬資源產業,建設一批大型資源接替基地,夯實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二是以鎢、鉬、錫、鉍、鈷、鎳“六朵金花”為重點,加快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和精深加工,打造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有色金屬加工基地;三是堅持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稀有稀土金屬工藝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實現產品輸出與技術輸出的同步發展。項目開發的重點和方向明確了,江鎢集團幾年來找項目、上項目才能夠做到找得準、發展穩、成效明顯。
(三)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把“引進來”、“走出去”作為項目開發的重要手段。江鎢集團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大力推進項目開發。一是大力推進與民營企業的戰略合作和整合發展,以真誠的愿望、平等的姿態、開放的胸襟牽手合作,使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優勢疊加,實現低成本擴張和雙贏發展。迄今為止,與省內外民營企業合資組建了17家股權多元化公司,整合帶動20多億元的社會資本,其經濟總量已占江鎢集團的70%。二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整合省外境外資源。在福建、湖南、云南、青海、河北等地開發建設6個有色金屬資源項目,在阿爾巴尼亞、菲律賓啟動2個鎳礦項目,掌握有色金屬資源儲量達300萬噸,預計到“十一五”規劃期末占有有色金屬資源儲量將達到1000萬噸。
(四)提高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升級,搶占項目開發的技術制高點,加速提升產業水平。江鎢集團在項目建設中大力引進世界*工藝技術和裝備,與日本東芝、住友、歐洲鎳業、意大利普洛佩茲公司以及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等國內外*企業建立合資合作關系,加快由傳統產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根本轉變,產品從原材料逐步向終端、高端轉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目前,在硬面材料、高端鎢絲等產品和再生金屬一次熔煉、連鑄連軋技術等領域,已開始占據國內乃至國際技術制高點。同時,通過與國內外大企業聯手在海外開辟資源基地和投資辦廠,由本土企業向跨國企業的轉變步伐逐步加快。
(五)科學決策,高效管理,確保項目又好又快推進。江鎢集團建立了科學規范的項目考察和決策制度,提出項目開發“市場、原料、人才”三要素標準,即在決定選什么項目、上什么項目時,首先要看項目的市場在哪里,項目的原料在哪里,做項目的人才在哪里。這三個要素不到位,再好的項目也不能上。為確保科學決策,成立有外聘專家參加的投資決策咨詢委員會,配套建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科研院所等外部智力支持系統。幾年來,努力控制投資風險,已投產項目個個實現盈利。同時加強項目管理,建立強化達產達標保證體系,推行項目組總包干、 “交鑰匙工程”等新型建設方式,實現項目考察調研、勘察設計、土建施工與安裝調試、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無縫對接,使達標達產工作貫穿于項目開發建設全過程。建立靈活高效的項目人才保障機制,以項目吸引集聚人才,以項目發現和培養人才。在合資企業大膽聘請民營企業家作為總經理,把國有企業干部考察機制、民營企業人才聘用機制和市場約束激勵機制三者相結合,較好地解決了事業發展與人才不足的矛盾。對管理和營銷等人才面向社會高薪聘用,對突出貢獻人才通過預留股權的方式給予長期激勵,對領軍式技術人才通過技術成果入股等方式引進聘用。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江鎢集團項目開發完成了由當初主要抓個數到現在主要抓個頭,由重規模到既重規模更重檔次、品質,由分散布點到集群開發的轉變,基本形成主業突出、三大板塊支撐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
——鎢系列板塊。綜合冶煉加工能力超過3萬噸/年,產品涵蓋鎢的全部品種,成為國內*大的鎢品生產基地。
——其他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板塊。鉍冶煉能力達到2000噸/年,成為國內*大的鉍冶煉基地。贛州年產40萬噸再生金屬加工項目、南昌4萬噸鎳冶煉加工項目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后,產業和規模都將出現質的飛躍。
——礦產資源板塊。已在國內外開發多個資源項目,擁有礦山企業12個,掌握有色金屬資源儲量達300多萬噸,在國內地方企業中擁有和控制有色金屬資源*多。
幾點啟示
江鎢集團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做法,既有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的不同特點,更反映出對推進企業項目建設工作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啟示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項目開發建設。江鎢集團在推進項目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他們的成功經驗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企業項目建設中的鮮活體現。在企業面臨生存的困難和危機時,他們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奮力走出困境,獲得企業新生和快速發展。江鎢集團都是具有多年歷史、在省內甚至全國有相當地位和影響的大型國有企業,如果思想不解放,就不可能有主動放下架子與民營企業平等合作的舉措,也就不可能有許多項目的成功開發和今天的良好發展局面。
啟示二:立足長遠發展,圍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戰略眼光開創項目開發建設的新局面。江鎢集團在推進項目開發建設項目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開拓創新、奮力拼搏、爭當*的可貴精神,始終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準確把握國內國際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以戰略眼光和國際眼界,高起點、高標準地選好項目、選準項目。通過三年來的項目建設,江鎢集團初步完成了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形成了從原料產品到高端冶煉產品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部分產品和工藝開始占據國內、國際技術制高點。
啟示三:堅韌不拔,以務實、實干的精神大力推進項目開發建設。江鎢集團始終堅持把項目開發建設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要務,聚精會神,堅韌不拔,踏踏實實抓項目,一心一意謀發展,始終把企業主要的資源和力量放在項目上。盡管在推進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種種疑惑和問題,對此,他們堅定步伐不爭論,以扎扎實實的工作化解風險,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消除疑慮,通過一個接一個項目的成功實施,贏得了企業發展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啟示四:搶抓機遇,整合各種資源實施項目開發建設,走低成本快速裂變擴張之路。江鎢集團的實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積極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和整合民營資本、社會資本和省外國外各種資源,快速推進項目開發建設,實現企業低成本裂變擴張。江鎢集團與省內外民營企業合資組建了17家股權多元化公司,整合帶動20多億元的社會資本,其經濟總量已占全集團的70%;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整合省外境外資源,開發建設遍布省外國外的多個有色金屬資源項目,掌握有色金屬資源儲量為國內地方有色金屬企業*多。省建材集團之所以迅速走出困境,贏得企業發展的新契機,正是以招商引資為途經,大膽引進民營資本和中央大企業,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積極成果。
啟示五:以精細化管理確保項目開發建設的成功。幾年來,江鎢集團的項目密集開發,至今未出現不可控制的風險,做到了上一個成一個,已投產項目個個實現盈利,靠的是一整套比較完善、行之有效的科學決策和規范管理制度,他們提出的項目開發“市場、原料、人才”三要素標準,對大多數企業在處理好選什么項目、上什么項目的難題時,很有啟發意義。他們大力加強項目實施的科學管理,建立強化達產達標保證體系,實現項目考察調研、勘察設計、土建施工與安裝調試、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是確保項目開發建設成功的有效措施。
啟示六:以良好的企業文化促進項目開發建設。隨著項目的鋪開,江鎢集團的管理觸角延伸到外省,延伸到多種經濟成分,延伸到新的產業領域,面臨著多元化的考驗。江鎢集團在堅持統一制度、統一考核的同時,堅持以江鎢文化融合“五湖四海”,以江鎢精神激勵創業熱情。為了調研項目,集團公司班子成員上高原,到邊寨,甚至邊吸氧邊工作。專業部門的同志,常年在外考察項目,把“家”安在了路上和野外。項目組人員,扎根深山和窮鄉僻壤,含辛茹苦而毫無怨言。正是這樣的隊伍和這樣的精神,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