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鎢高新、株冶集團還在商議“重大事項”,沒有一絲復牌的跡象。
2008年1月5日,湖南兩家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中鎢高新、株冶集團同時宣布有重大事項正在商議而停牌。中鎢高新和株冶集團分別收盤于22.93元和28.43元。
據記者了解,此重要事項即湖南有色(02626.HK)即將整合中鎢高新和株冶集團。三者同屬一個母公司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有色集團)。該公司一位高管表示,公司2007年12月27日向中國證監會提出A股上市申請,證監會2008年1月2日正式受理申請,目前審批正在進行之中。
湖南有色,這位港股市場的寵兒如此急切地回A,并不是簡單的跟風回歸熱潮,通過擴大礦產量和資源整合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一體化產業鏈,才是其回歸的真正目的。
然而其回歸之路并不平坦。
先上市后整合?
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得消息,湖南有色回歸A股將對中鎢高新進行吸收合并!熬唧w換股比例不清楚,但肯定能使兩個問題得到解決——與中鎢高新、株冶集團的同業競爭,證監會和湖南當地政府都非常支持!痹撊耸空f。
“大方案已經通過證監會審議,四方(湖南有色集團、湖南有色、中鎢高新、株冶集團)正在商討方案細節!笔煜で闆r的上海某機構有色金屬研究員向記者透露。
根據資料,中鎢高新總股本2.23億股,流通股本1.44億股,每股凈資本2.25元,停牌前價格在23元附近,而湖南有色H股價格經過近兩天回調,已經跌至4.5元附近。
“盡管中鎢高新去年虧損,今年被提示風險警告,但是股價在那擺著,采取吸收換股的方式難度依然很大。”上述研究員分析,先整合資產再上市的難度非常大,*可能的是湖南有色先在A股上市,然后一步步整合資產,或者A股上市和資產整合同時進行。
“換股比例和湖南有色A股發行價格密切相關。”該研究員分析。
據悉,湖南有色A股上市的發行價格還沒有確定,有投行表示發行價將在10元左右。上述研究員據此計算,換股比例大致范圍是1∶2.5~1∶3。
但該人士對湖南有色能否發行到10元持懷疑態度:“湖南有色目前在港股市場已經跌至4.5元附近,2008年每股收益預計在0.2元左右,發行到10元難度比較大!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湖南有色集團旗下另一家A股公司——株冶集團。根據資料,株冶集團總股本比中鎢高新大出一倍多,達5.27億股,每股凈資產3.97元。長城證券有色金屬研究員雷萬鈞認為,處理株冶集團問題不外乎三個方法:吸收合并、定向增發、現金收購。
業內人士認為,A股兩家上市公司和湖南有色的價格相差太遠,不管采取哪種方式,如何平衡香港投資者和A股投資者利益將成為這次資產整合方案細節的主要挑戰。
雷萬鈞認為,香港投資者是很理智的,對于A股這么高的價格肯定不會認同,方案的*終成功與否要看這個均衡點如果設置。
中鎢高新、株冶集團兩家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均未就換股比例正面回答。
機構和大股東對賭
1月17日,株冶集團發布2007年業績預減公告:2007年年度凈利潤同比上年同期減少75%以上。對于這么大幅度的業績預減,株冶集團給出的理由是2007年第四季度電鋅價格大幅下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資料顯示,2006年株冶集團凈利潤為4.26億元,每股收益1.00元。照此計算,2007年凈利潤僅為1.06億元,每股收益僅為0.25元。
但上海某機構研究員對于這樣的預告表示質疑:“盡管2007年鋅價有所降低,但是株冶集團作為冶煉企業,賺取的是加工費,業績不會減少得這么離譜!彼硎,在這個敏感時期,株冶集團這份預減公告背后,似乎另有目的!拔医佑|過的株冶集團有關人員都表示,株冶集團將不存在了,也就是私有化了。”
如果株冶集團由于這個公告被拋售,并造成股價下跌,對湖南有色倒并非壞事——無論是吸收合并、定向增發還是現金收購株冶集團,成本都會降低很多。
而機構也的確在這次湖南有色資產整合中下了巨注。
2007年三季報顯示,株冶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清一色是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3825.14萬流通A股,占流通A股23.61%。而2007年中報中,這個數據僅為795.23萬流通A股、占流通A股4.91%。目前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全部都是在2007年三季度新進的。
實際上,湖南有色的整合動作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2007年10月17日,中鎢高新董事會表示要向株冶集團定向增發,收購后者擁有的
硬質合金生產業務。但事與愿違,11月1日,廣發基金旗下3只基金、易方達基金旗下4只基金聯手狙擊,這個議案流產,湖南有色集團早早部署的這盤棋被攪局。各機構投資者認為,僅僅收購硬質合金生產業務和預期的礦產資源注入相差太遠。
分析人士認為:這本是湖南有色集團解決湖南有色回歸諸多問題的*步,先把另外兩家上市公司的資產逐漸整合,*后一起吸收。
前述分析人士稱,這不僅僅是香港投資者和A股投資者的博弈,更是一場內地機構與上市公司的博弈。
有色金屬格局臨變?
資料顯示,此次回歸的湖南有色及其附屬公司是中國產量*大的有色金屬綜合生產商(不包括鋁),擁有從上游勘探、采礦、選礦及中游冶煉至下游精煉、深加工的縱向整合及一體化產業鏈,是中國產量*大的硬質合金、鋅和銻生產商,以及鉛、銀、銦、鉭及鈮產品主要生產商。
天相投資有色金屬研究員謝波表示,湖南有色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冶煉和深加工并不出色;中鎢高新和株冶集團的強項恰恰是冶煉和深加工,但是由于沒有礦產資源,靠收取加工費僅僅能獲得4%左右的毛利率。湖南有色集團如能將旗下三家公司資源整合,將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勘探、采礦、冶煉、深加工一體化產業鏈,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長城證券有色金屬研究員雷萬鈞表示,隨著中國鋁業回歸并四處出擊,中鋁“大有色”戰略逐漸凸現;另一礦業巨頭——五礦集團則通過和江西銅業合作,順利進軍有色金屬板塊。同時,中國有色金屬集團也在四處擴張。湖南有色集團唯有通過擴大礦產量和資源整合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一體化產業鏈,才能和國內三大巨頭中鋁、五礦、中國有色分庭抗禮。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