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獨到的機械制造能力,才有了過硬的“日本制造”。
關注焦點:獨到的設備生產能力
去日本廠家采訪,少不了看他們的設備,當然是日本本國產的居多,但也有其他國家生產的車床、測試設備。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經日本用戶改造過的那些進口設備變得更加 “日本化”了,至少是更好用了。縱觀中國的廠家,能做到這一點的簡直鳳毛麟角。
自己制造生產設備
三菱綜合材料公司筑波制作所的副所長(副廠長)宮東勝利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但帶記者參觀工廠設備時,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喜悅和挑剔,似乎比語言能更多地告訴記者他對設備的評價。這是一家專門生產工業
鉆頭、超硬工具的廠家,在世界高精專市場上,三菱的市場份額排在前十名。近年來,歐美廠家不斷通過兼并來擴大市場,三菱則依舊只靠自己的力量,在相關領域從事生產。
三菱的
鉆頭使用了超硬合金,使鉆頭具有高硬度、高剛性、高壓縮強度的特點。中國的鋼鉆從生產數量上說早已是世界大國,但和三菱的鉆頭不在一個等級上。包括在印刷電路板上打孔用的、比頭發絲還要細很多的鉆頭,都是在這里生產的。
從各種金屬粉末的粉碎攪拌到干燥造粒,再到沖壓燒結,*后加工成產品,每道工序都少不了各種制造設備。令人驚奇的是,這里的很多設備都是該制作所自己制造的。“買來的設備,如果你想在超出設備廠家規定的技術范圍外進行生產,非常困難。而我們自己制造的設備,隨時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進行改善,生產出更有精度的產品來。”宮東副所長說。
質量*成本第二
“新產品的圖紙出來了,材料也備好了,如果生產設備跟不上,一切都是白搭。”宮東副所長說。
在筑波制作所,宮東副所長分管設備,在這方面的研發上他投入了特別多的心血。為了能讓精小的產品不發生碰撞,宮東副所長帶領技術人員開發了能把產品分別放入小格子中的自動裝填機械手。
如此花氣力做設備、搞研發,會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對于記者的提問,宮東副所長回答說:“我們首先追求的是產品質量,其次才是降低成本。”初聽覺得有些意外。宮東又解釋說:“沒有質量,只是去追求低成本,就會生產出次品來。生產出了次品,那是一種更大的浪費。”
自己動手制造出來的設備,*終保證了工廠在生產上有獨到的技術,保證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技術差距。日本很多企業都有這個特點,這也*終成為日本整體技術能夠*世界的一個原因。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