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郴州鎢制品分公司(以下簡稱“郴州鎢公司”)特種鎢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產線一期項目現場,跳動的大屏幕上,實時展現著生產線上所有工序的生產實況以及月度產量、內銷產量、外銷產量的完成進度,根據電腦分派的任務,智能化物流AGV、全自動還原爐、全自動碳化爐等智能設備有條不紊地對鎢原料進行深加工,日均碳化鎢粉產能近5噸。
“項目三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高性能的特種鎢基新材料粉末產能將達到1萬噸/年,企業年營收可增長30億元。”郴州鎢公司黨群工作部(綜合部)部長徐利強介紹。
郴州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礦化集中區之一,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豐富、開發潛力大,鎢礦儲量更是居世界首位。然而,資源利用率低、產業鏈短、附加值少,“優礦未優用”,資源價值對本地經濟回饋過少,一直以來是郴州鎢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
當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步伐加快,數據生產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就會被充分激發。通過強化創新驅動,推進高水平科技攻關,尤其是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從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向“新”而生。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發展目標,構建了具有郴州特色和比較優勢的“1221”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有色金屬新材料優勢產業提供了發展窗口。
作為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骨干子企業,隸屬于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郴州鎢公司匯聚系統內集礦山、冶煉、加工、貿易于一體的完整鎢產業鏈技術、人才、市場、裝備等優勢資源,于2023年4月份,總計劃投資5億元,分三期拉開了特種鎢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產線項目的建設步伐。該項目是我市鎢產業向后端高附加值產品種類發展的*個重大項目,填補了我市生產鎢粉和碳化鎢粉產品的*。更重要的是,郴州鎢公司為全力將該項目打造為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行業標桿”,圍繞實現行業“燈塔工廠”“黑燈工廠”的目標,建設了順暢高效的“工廠數字化大腦”,實現了工序裝備自動化、管理數字化、生產智能化、業財一體化。項目在行業內首創設計并應用了智慧安環系統、數字孿生系統、智能倉儲物流系統以及多種新型裝備,通過余熱回用、光伏發電,深挖能源回收循環利用,塑造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2023年12月,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如今,特種鎢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運行,生產全流程實現自動化,年產能可達到1800噸。
與此同時,郴州鎢公司充分發揮在行業*的技術研發實力,通過整合產業上下游銜接端口,落實“選冶一體化”戰略,捋順工序設計,在簡化礦冶生產工藝、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時,提高資源利用率。數據顯示,郴州鎢公司年處理低品位高濕度礦能力達到10000標噸,2023年實際處理量突破8000標噸。2023年APT(仲鎢酸銨)冶煉金屬回收率與2017年相比,提高2.11個百分點,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三氧化鎢280噸,折合人民幣5600萬元,真正實現“不挑食、吃粗糧、出精品”“吃干榨凈”的高效價值轉化。
“作為世界上*大的仲鎢酸銨生產企業,我們公司每年需要鎢精礦30000標噸,郴州當地產出的原料遠遠滿足不了企業需求,每年還要從外地引進15000標噸的鎢精礦。”徐利強告訴記者。自此,我市不僅能夠將本土和外地鎢精礦就地冶煉加工,而且可通過以特種鎢基新材料為代表的產業平臺延鏈補鏈,將更多的資源附加值留在郴州,充分釋放資源升值潛能,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通過鼓勵企業打破功能壁壘,郴州鎢產業鏈成員企業無論從軟件還是硬件,已經被高效組織到為疏通堵點的服務中來,為我市實現鎢資源升值的嬗變,獲得*優勢,贏得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競爭,搶占了先機。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聚焦優勢產業,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繼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產業集群。今天,在以郴州鎢公司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下,鎢礦資源經濟潛力被充分激活,我市鎢產業正依靠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全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