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走進大余縣翔鷺鎢業有限公司硬質合金刀具生產車間,55臺五軸數控刀床高速運轉,工人們鉚足干勁趕制訂單。“我們公司形成了從鎢礦開采、精選、鎢冶煉生產到硬質合金精深加工、硬質合金終端刀具加工的全產業鏈,預計今年產值可達6億元。”該公司行政經理顧承臻說。
碳化鎢粉是硬質合金的主要生產原材料之一,該公司生產的碳化鎢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眾多硬質合金生產企業的上游供應商。在翔鷺鎢業的*帶動下,該縣先后引進了金上精密、群泰新材料、東莞三特等10多家硬質合金及刀鉆具企業,推動該縣鎢全產業鏈邁向中高端。
“為推動產業‘鏈式’發展,我們成立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攻堅工作小組,聚焦鎢及有色金屬、鋰電新能源、微納粉體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重點面向大灣區開展產業鏈招商,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持續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大余縣工信局局長彭克立說。
贛州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的美譽。近年來,贛州市建立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鏈鏈長制,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深入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2022年,該市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332家規上企業實現營收2160億元,同比增長23.8%;實現利潤總額122.8億元,同比增長21.3%。
在贛州華茂鎢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偏鎢酸銨、1.5萬噸氧化鎢項目建設現場,鉆機林立,機器轟鳴,一片熱火朝天景象。該項目是江鎢產業園二期工程,采用國內行業*工藝和設備,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推動贛縣區鎢精深加工及應用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年產值可達40億元。
以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為突破口,贛州市著力構筑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推動產業鏈往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努力構建共生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
該市依托稀土產業基礎,以“中國稀金谷”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建設全國知名的永磁電機產業基地。緊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高端磁性材料、永磁電機、鎢硬質合金及刀鉆具等領域龍頭企業招大引強。2020年以來成功引進、建設有色金屬和新材料領域高端項目83個,總投資超800億元。
贛州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751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有色金屬和新材料全產業鏈營業收入力爭達到3000億元。“我們將錨定目標,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深入實施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工程,加大企業招引和培育力度,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鏈主’企業,不斷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贛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