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價自5月低點回升后再次下探。多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由于價格已跌至低位,壓力已傳導至上游礦端,市場挺價情緒較重,長期來看隨著原料端產能的釋放和下游需求增量有限等因素影響,供應過剩的壓力猶存。而在鈷價長期未有起色的情況下,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似乎已成為上市鈷企的“必修課”。
鈷價“二探底” 壓力已傳導至上游礦端
鈷價正在“二探底”,據Choice數據,截至9月18日,鈷價(金屬鈷)25.7萬元/噸,觸及5月份低點,較去年高點價格已腰斬不止,為近三年低點。
“5月以來鈷價的上漲,主要受國內收儲和海外夏休補庫影響,國內實際需求端并沒有明顯改善,價格的回落是意料之中。”有鈷產業鏈人士向記者如此表示。
上海千鈷實業總經理王文濤告訴記者:“現在的鈷價不溫不火,下游需求一般,上漲動力偏弱,但價格已處在底部區間,下跌空間有限。且目前鈷價已接近礦山生產成本線,如后續再持續下跌,礦山惜售挺價情緒更高。”
有上市鈷企高管向記者表示,自去年鈷價大幅下挫以來,冶煉端利潤被高價原料所“吞噬”,但目前冶煉端議價能力有所提升,壓力已傳導到上游礦端,“剛果金當地的部分小礦,迫于成本壓力已選擇停產。”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劉磊向記者表示,中國是全球*大的鈷原料進口國、精煉鈷加工國。鈷價的起伏對中國冶煉企業以及下游用鈷企業的影響巨大。目前鈷價正處于二次探底的階段。
電鈷或成*大變量 供應過剩預期難改
鈷不同產品之間相互轉化成本較高,鈷消費和庫存基本上為單向流動,易導致庫存局部過剩或緊缺。
分品種來看,未來鈷市*大的變量或將是電鈷(金屬鈷)。“目前硫酸鈷與四氧化三鈷價格已跌至成本端附近,難以繼續下跌,以硫酸鈷(Co≥20.5%)為例,近期約3.7萬元/噸的價格折算的金屬價格才18萬元/噸左右,而目前電鈷價格約24萬-25萬元/噸,預計短期內利潤依舊可觀。但如果明年收儲一旦結束,在電鈷高溢價的導向下,該品種肯定會加劇擴產,打價格戰。”王文濤向記者擔憂道。
對于未來鈷價走勢,劉磊認為,短期來看,鈷價難有較大變化,將會在目前低位運行一段時間。長期來看,隨著鈷原料產能釋放,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會至少持續一至兩年。未來兩年,鈷市場將以逐步消化庫存為主,在新的消費領域出現前,鈷價難有大幅上漲機會。
劉磊進一步表示,需求端,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初,3C產品消費增量有限;新能源汽車方面,受產銷增幅放緩、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鎳化趨勢、磷酸鐵鋰產品占據主導地位等因素影響,目前對鈷消費的增幅也較有限。
SMM鈷分析師于小丹也基本持同樣看法,她認為,短期來看,由于前期鈷價跌至低位,市場挺價情緒較重。長遠來看,剛果金原料到港且價格相對較低,后期成本支撐或走弱。去年新能源行業利潤率較高,導致新增產能增多,產量集中于下半年釋放。需求增速不及供給增速,未來供大于求局勢難改。
上市公司方面,騰遠鈷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由于消費弱復蘇致使鈷價短期有所波動,屬于正常市場現象。長期來看,價格下行可使下游大方用鈷,擴大其應用場景,當需求隨著經濟復蘇而修復,鈷價回歸理性公司也可充分發揮產能和冶煉優勢。
“我們對該行業還是比較有信心,只是說,現階段鈷可能有階段性的需求和供給上的波動。”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華友鈷業證券部獲悉。
據洛陽鉬業(603993.SH)今年的產量指引顯示,預計產鈷5萬噸,屆時將成全球*大鈷生產企業。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洛鉬在剛果金的兩大銅鈷礦,主要是以銅來計算成本的,鈷可算是副產品,鈷價波動對他們影響不大。”
上市鈷企“回血”中 向下游延伸成“必修課”
去年四季度為上市鈷企的“至暗時刻”,隨著鈷價的暴跌,凈利潤也隨之大幅下挫。但在今年以來,鈷價跌勢趨緩后,鈷企的“回血”能力漸長。
其中,寒銳鈷業(300618.SZ)、騰遠鈷業(301219.SZ)繼Q1扭虧后,業績持續回暖;華友鈷業(603799.SH)因較全的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截至Q2凈利潤同比已率先翻正。
“目前鈷價在歷史低點附近,從公司經營層面來看,銷售回款等方面還好。從半年報數據來看,跟一季度比,其實整個盈利能力還是可以的。”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寒銳鈷業證券部獲悉。
騰遠鈷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今年新增的鈷系列產品產能持續釋放,公司前期庫存逐步消耗,目前庫存價格剪刀差較小。2023年公司計劃完成1.66萬金屬噸鈷產品、4萬噸銅產品的產銷目標,目前正在穩定推進。
“鈷的價格走勢由市場來決定,如果鈷價不再大跌,那么跌價的風險也會減小。”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華友鈷業證券部獲悉,在當前鈷價水平下,公司相關業務生產經營都正常,盈利水平也在逐漸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目前已成為鈷企的“必修課”。
記者日前從騰遠鈷業調研獲悉,為應對單一金屬所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公司擬在全球布局以鋰為代表的多種能源金屬礦產資源,且正在向產業鏈下游的三元前驅體進軍,公司規劃有12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其一期一階段2萬噸三元前驅體產線預計今年底試產。
寒銳鈷業的動作幅度則更大,一是向動力電池的高鎳技術路線靠近,據公司公告,正擬定增不超過50億元、總投資約90億元,計劃在印尼布局“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二是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其“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中,廢電池回收項目已完成了設備安裝與調試,正進行土建。
至于華友鈷業,布局產業鏈下游時間較早,“含鈷量”已不高。據公司2023年半年報,營收前三的業務分別為正極材料、貿易及其他、三元前驅體,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32.15%、15.56%、14.94%,而鈷產品的占比僅6.95%,排名第七。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