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韓國媒體《先驅經濟》發表文章稱,鈷被用于決定電動車電池性能的正極材料,尤其是控制正極材料腐蝕爆炸風險的必要材料。鈷很少單獨采礦,主要作為銅礦或鎳礦的副產品生產。
全世界約70%的鈷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壟斷市場。Statista公布的2021年全球鈷儲量中,剛果民主共和國*多,達到350萬噸,其次是澳大利亞(140萬噸)、印度尼西亞(60萬噸)、古巴(50萬噸)和菲律賓(26萬噸)。
剛果民主共和國約占世界鈷出口量的95%,大部分出口到中國。
中國是世界鈷進口量的*大進口國,占世界鈷進口量的90%左右。這是因為大規模投資于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礦,擁有約70%的礦山,并擁有控制權。
鈷與鋰、鎳相比市場規模不大,但作為電池的核心礦物之一,需求有望增加。
但在開采、冶煉等生產過程中,大量環境污染物質被排放,成為全球焦點,受電池性能提高及價格競爭力等影響,電池中鈷的比重有可能減少。
據業內人士預計,全球鈷需求將在電池需求增長的帶動下,從2021年的約16萬噸增至2030年的26萬噸。
在世界冶煉鈷(純度99.8%以上)市場上,中國以64%的供應量位居*。從剛果民主共和國開采的鈷被帶回中國,中國國內專門從事鈷冶煉的企業正在加工成電池用鈷。
從2021年各企業冶煉(精煉)鈷產量預期可以看到,中國冶煉鈷產量明顯高于其他國家鈷生產企業。但中國的冶煉企業數據沒有公開,因此以國家為單位進行了計算。
代表性的全球鈷生產企業是瑞士嘉能和中國鉬業。瑞士嘉能與多數電池、整車企業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